1.战略层
 
该产品所处行业的容量大小,行业天花板在哪里;运用“PEST”模型进行分析,行业所处宏观环境是否友好,产品发展是否和行业趋势发展同向;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是什么样的,行业内竞品是否已经饱和,能否在当前行业竞争状态下进入赛道。
 
2.范围层(用户-场景-需求)
 
1)用户:产品所面对的用户群体是谁,有什么样的特点,产品特点能否和用户群体特点相匹配;产品使用者和付费者是否为同一的用户群体,产品是否可以同时满足使用者和付费者的需求。
 
2)场景:产品在设计时是否穷尽所有可能使用场景,不同场景下能否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3)需求:产品是否在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下又挖掘了用户的潜在需求,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是否注重了产品的体验,是否以最好的形式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3.结构层产品是否易用,是否有效并且让人愉悦,是否让人“自然”地去使用该产品,有没有反人性,是不是“诺曼产品”。
 
4.框架层产品界面设计是否客观,是否可以将产品本身的信息顺畅传递给用户;在对用户进行引导的同时是否可以培养或利用已有的本能行为进行操作。
 
5.表现层:在完成其他所有层级的目标后能否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提升用户的体验;是否有与产品侧相配合的运营侧的手段,产品用户的品牌认知和用户口碑是什么样的。
 
例:为6岁的孩童设计一款产品,来满足其与家长联系的需求从产品的五个层次进行分析
 
1.战略层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方便携带,可以考虑智能可穿戴设备,比如儿童智能电话手表、儿童手环等。2015年起智能可穿戴设备异常火热,到现在为止,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并未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市场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市场天花板。市场集中度也相对比较低。
 
2.范围层
1)用户: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是6岁的幼儿和幼儿家长,产品的使用者和付费者相分开:幼儿群体的特点是不具备自主消费的能力,对于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攀比心理,好奇心比较强,消费行为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产品面向的家长群体一般是一二三线城市30-40岁人群,具备比较强的消费能力,对于幼儿安全问题重视,在为幼儿消费时比较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
 
2)场景:幼儿和家长不在同一地点,家长需要对幼儿所在位置进行快速精准定位,以实时了解幼儿所在位置;幼儿需要和家长进行语音交流沟通,实时通讯;幼儿在外遇到意外需要有“一键求救”功能。
 
3)需求:家长对幼儿位置的快速实时精准定位;幼儿与家长的实时通讯;“一键求救”需求;一定的娱乐功能。
 
3.结构层/框架层
 
考虑到产品面向用户的低龄化和智力发展情况,在产品交互设计上应该简单和自然,产品中多用图画示意而非文字,让幼儿用户“自然”使用该产品。
 
4.表现层
 
产品的用户群体是幼儿,产品整体设计色彩风格等要和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相符合。因为家长用户对于品牌效应的重视以及儿童存在的攀比和好奇心理,在产品侧保证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运营侧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营销手段,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